程功抬起头,只见邹婷的身影出现在家门口。
自从上次借钱给程功之后,邹婷一直没露面。
少女谈不上是在躲着程功,生性腼腆的她下了班之后,便不会再离开家。
而程功则是整天跑这跑那的,两人虽然同在一个小镇上,但却没什么见面的机会。
邹婷怯生生的站在门口,一条洗到发白的长裙风中微微晃动。
程功擦了擦汗,笑着问道:“你怎么来了?不会是找我要债吧?”
女孩摇摇头,她在院子里慢慢走着,看着那些不知名的仪器,她好奇地问道:“你借钱是为了买这些东西?这些是什么东西?”
“这些是做录音磁带用的,”程功耐心解释道:“你可别小看这些东西,光这三台音频灌录机就三百多块了,再加上其他材料,总共花了我将近五百块呢。”
邹婷不懂,她好奇地问道:“录音磁带是什么?”
“一种能够播放音乐的小东西,”程功笑着拿出一盒磁带样品:“把这东西放在录音机里,就能放出音乐……你可以理解为,这个就是唱片,微型化的方块形小唱片。”
邹婷:“录音机是什么?”
程功:……
经过一番解释,似懂非懂的邹婷她轻声说道:“虽然还是不懂这东西为什么能放音乐,但是看着你现在的样子,我很开心。”
邹婷说着开心,眼睛里却泛起泪花。
那些晶莹的泪水,很快汇聚成水珠,顺着脸颊流了下来。
程功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:这丫头也太爱哭了吧?
仔细想来,程功也能明白一点邹婷的处境。
她过着孤苦伶仃的独居生活,没有亲朋好友;
虽然长得很漂亮,但却是被人嗤笑的对象,至今还被人称为“小破鞋”。
估计女孩一直在等着程功能娶她,没想到程功还是选择了更漂亮的莫娓成婚,让邹婷再一次受到了深深的伤害。
长期的自闭、孤独,让邹婷稍微知道一点什么开心的事情,就感动的想要流泪。
程功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个脆弱的女孩。
好在邹婷虽然沉默寡言,但并不是一个多话的人。
邹婷在肉联厂当女工,属于心灵手巧的类型,她在旁边给程功帮忙,让程功的工作进度快了不少。
程功颇为开心的介绍着自己的小作坊:“回头那三个机器,就放在这边的架子上,嗖嗖的望磁带里面灌入音乐……这边的几个工作台负责组装,现在咱们谈不上生产线,只能用手工组装了……好在也不麻烦,就是两片外壳五个螺丝而已。”
好吧,话是这么说,程功知道,其实事情并不简单。
没有生产线,意味着只能靠手工去完成磁带的拼装。
别的不说,将那五个米粒大小的螺丝安装好,就算熟练工也要二十秒到半分钟的时间。
再加上磁带封面的安插,塑料外包装的封口,纯手工状态下,两分钟做出一盘磁带,就算是高效率了。
而且程功手头上没有技术熟练的组装工人,小作坊将面临组装速度慢、废品率高的困难。
但这一切,都不是问题。
只要磁带能够在一个月内生产出来,程功就能成功。
至于生产效率,以后可以不断的进行工艺改良。
程功一边安装仪器,一边和邹婷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构想。
程功正说得高兴,去餐馆帮忙的莫娓下班回来了。
看到邹婷在院子里,莫娓明显愣了一下,表情极为不自在。
小镇就这么大,居民们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,所以邹婷和莫娓也彼此认识。
莫娓的心里很不高兴。
程功和邹婷之间,旧情复燃估计谈不上,但藕断丝连肯定是有的。
而且程功结婚之后,邹婷也一直是单身,仿佛还在等着程功“回头”……
“莫姐回来了?”邹婷抢先向莫娓问好:“我听镇上人说程哥买了很多新鲜东西,所以过来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。”
莫娓知道邹婷曾经借了不少钱给丈夫,她挤出一丝笑容说道:“快中午了,留下来吃个饭吧?”
邹婷摇摇头说了句“我该回去了”,便不声不响的转身离开了程家。
看着邹婷孤孤单单的背影,莫娓松了口气,心中百感交集。
“唉……”莫娓喃喃说道:“其实她也挺可怜的。”
在家里忙碌了两天,程功终于把工作台和灌录机都安装好了。
如今,万事俱备,只欠母带了。
第二天,程功来到镇政府,向蔡明发主任提出借一下广播室里的那些唱片,还有那台留声机。
蔡明发一脸茫然:“你借唱片干什么?你家买了留声机?”
程功也没瞒着蔡明发,他一五一十的把自己准备转换音频、制作母带的事情说了。
蔡明发停得头晕脑胀:“停停停!什么转换率啥的,我也听不懂啊……别跟我扯那些没用的,走,我带你去拿留声机,顺便去你家看看。”
程功抱着留声机,蔡明发拿着厚厚一叠唱片,两人来到程家。
打开院门,蔡明发看着院子里崭新的工作台,立刻明白这小子不是在开玩笑。
工作台其实没什么,但音频灌录机一看就不便宜啊!
蔡明发抚摸着音频灌录机,无比感慨地说道:“小程,这些机器要花不少钱吧?”
“也不是很贵了,”程功故作轻松地说道:“才一百多块钱一台。”
蔡明发吓得手一哆嗦,动作加倍小心起来。
那轻柔的手法,仿佛生怕把油漆给擦掉下来一块儿。
蔡明发感慨地说道:“小程,你的意思是,这东西能取代留声机和唱片?”
程功点点头:“磁带,很快就会淘汰唱片,并且在数字化音乐普及之前,磁带将拥有十年的王者地位。”
而程功的心里还有一句话:既然我来了,那么天下风云皆出我手,数字化音乐,恐怕要提前问世了。
蔡明发被程功的前半句震惊了,所以根本没注意到数字化音乐这个词:“啊?你是说唱片会被淘汰?这怎么可能?”
看着蔡主任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,程功能理解蔡明发的心情。
……
在1985年,收音机是平民装备,而黑胶唱片和留声机,算是小资水平了。
唱片从1888年诞生之后,统治音乐载体的时间,已经长达一百年,现在各大广播电台、企业机关、乡村政府等等,使用的音乐设备,也都是唱片。
如果有人说唱片和留声机很快就会被淘汰、被取代,在蔡明发看来是很不可理解、很不愿意接受的事情。
就好比数码相机普及之前,谁也没想到胶片相机和胶卷会那么快淘汰。
但这种事情,程功无法向蔡主任具体解释清楚。
程功拿出音频线,将留声机和音频灌录机连接起来,然后开始转录唱片。
档次较高的黑胶唱片,质量略低的塑料唱片,只要有歌曲的,程功都不放过。
毕竟,这个年代不仅仅吃的穿的匮乏,就连文化生活也同样很贫乏。
唱片上的歌曲,实在是很多重复的,主要也就《歌唱祖国》、《军港之夜》等几首。
程功找到一张影视歌曲的唱片,上面有《英雄赞歌》、《一条大河波浪宽》、《少林少林》、《牧羊曲》等几首歌——这就足够让程功如获至宝了。
看程功一时半会做不完,忙着工作的蔡明发告辞离去。
程功不停在那里复制粘贴,忙得不亦乐乎。
这是真正的复制粘贴:因为没有电脑和鼠标这些东西,程功必须用剪刀、透明胶,小心翼翼的将一条条磁带剪切粘贴之后,形成一条全新的母带。
程功无比想念三十年后的那个世界,不仅仅是怀念电脑等信息产品。
这盘母带的音质与后世的数字音乐完全没法比,但它是一个开始……